【中國化工儀器網 本網視點】 眾所周知,生命體內蘊藏著豐富而又種類繁多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就像契合的齒輪,通過相互協作來實現復雜的生命活動。為了更好的探究蛋白質的屬性,解鎖生命的奧秘,蛋白質組學應運而生。蛋白質組學,又名蛋白質體學,指的是以蛋白質組為研究對象,研究細胞、組織或生物體蛋白質組成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近年來,隨著分子醫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蛋白質組學得以快速崛起,在醫療領域迸發出越來越大的活力。
2018蛋白質組學創新與應用技術培訓會會議現場
2018年12月8日,由浙江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管理辦公室、浙江省分析測試協會主辦,浙江省分析測試協會生物大分子分析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承辦的“2018蛋白質組學創新與應用技術培訓會”在杭州順利召開。會議吸引了眾多分析測試儀器相關的分析測試機構、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及其他相關單位的專業技術使用管理人員,各類報告精彩紛呈。
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分子質譜平臺博士孫澤宇
根據蛋白質獨特的化學特征和生物學功能,從蛋白質組學的特有視角去認識各類生物學和疾病問題,開發出更多實際可行的技術是本次會議召開的初衷之一。本次培訓會特地邀請了來自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分子質譜平臺的孫澤宇博士擔任會議主持人。孫澤宇表示,非常感謝大家在這樣一個寒冷的日子,能夠如期蒞臨會議。作為浙江省分析儀器測試協會生物大分子分析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他希望有更多年輕的力量參與到青年委員會的工作中來。后,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浙江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管理辦公室教授級工程師吳曉玲
來自浙江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大儀辦”)教授級工程師吳曉玲,在致辭中表示,大儀辦與浙江省分析測試協會召開本次會議,主要是為了讓業內的成員們能夠加強了解,促進溝通。大儀辦成立以來,現已基本整合了浙江省30萬以上的大型科學儀器近萬臺,對于儀器的共享共用意義重大。除了本次會議外,大儀辦還會積極召開與色譜、質譜、光譜等相關的主題會議。后,在明年即將迎來的兩年一度學術交流會上,希望在座諸位年輕學者能夠積極投稿,展現新時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學術實力。
浙江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生物大分子研究室主任高其康
來自浙江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生物大分子研究室主任高其康教授表示,這次會議吸引了眾多年輕學者的參與,這也恰恰反映了大家對科研工作高漲的熱情。“2018蛋白質組學創新與應用技術培訓會”的成功召開離不開大儀辦的支持,無論是創新券還是各項資助,大儀辦的扶持是真正落在實處的。這次培訓會只是開始,未來,浙江省分析測試協會和大儀辦還會開展更多更為精彩的學術活動,希望在座諸位能夠踴躍參與,加強學術互動。
浙江省分析測試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郭偉強
浙江省分析測試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郭偉強表示,大家的熱情是協會繼續發展的持久動力。未來,協會也希望能集中全省的研究力量來呈現出更為豐富的科研活動。2018年12月14日還有一場精彩的學術活動在杭州臨安市召開,希望大家踴躍報名,積極參與。
杭州景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卜晨
報告正式開始。杭州景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杰生物”)博士卜晨在《An Intergrated proteomics Strategy for Systems-biology of 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 in Precision Medicine》中指出,蛋白質作為功能的終執行者,與生命體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根據現有的結論我們發現,在人類領域運用轉入蛋白解析人類事實上還將存在偏差,未來的醫學應該囊括蛋白質組學等各個學科。后,卜晨還介紹了幾種蛋白質的修飾方法和包括靶向檢測、高通量檢測等在內的幾種蛋白質檢測方式。
浙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中心教授董辰方
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中心的董辰方教授帶來了題為《Targeting Metabolic Remodeling in Basal-like Breast Cancer》的報告。董辰方有著多年從事于乳腺癌研究的經驗,他介紹到,乳腺癌按照基因來劃分種類眾多,但其中三陰性乳腺癌的病變和死亡率高。按照基因表達圖譜,三陰性乳腺癌具有EMT特征(表面會有黏附分子,腫瘤細胞會抑制粘附分子,使癌癥細胞更容易生長和轉移)。此外,董教授還在報告中著重介紹了UGT8在單一性乳腺癌中的作用等。
浙江省腫瘤研究所研究員凌志強
在《基于蛋白質磷酸化修飾組學的Herceptin對胃癌的治療作用機制研究》中,浙江省腫瘤研究所研究員凌志強表示,幽門螺旋桿菌會通過刺激干細胞增生導致胃癌。Hp不僅感染即將脫落的胃上皮細胞,而且其中的一些細菌成功地侵入到胃底腺的深處,達到胃內壁中的干細胞區域。在目前的研究中,人們已經發現食管癌的組織學類型與反流形式有關,長期小量反流誘發食管鱗癌,而大量反流又將誘發腺癌等。
浙江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于威
浙江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于威帶來了題為《蛋白質組學技術在昆蟲病毒-宿主互作調控機制研究中的應用》的報告。于教授介紹到,2014年,浙江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始與景杰生物開始聯合研究蛋白質組學與昆蟲病毒-宿主之間的關系。在研究中他們發現,病毒在感染宿主細胞后,蛋白質的磷酸化組學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集中在結合活性、轉入蛋白活性上。目前研究還在進行階段,未來,浙江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景杰生物還將就宿主蛋白Atg8、39k和Hsc70-4三個領域,做進一步的深入拓展。
杭州市農科院研究員阮松林
杭州市農科院研究員阮松林在《蛋白質組學揭示果寡糖誘導水稻根系對低溫響應機制》中介紹到,果寡糖又稱為低聚果糖,分子式為G-F-Fn,是在蔗糖分子上已β-1,2-糖苷鍵結合數個D-果糖所形成的一組低聚糖總稱。從雪蓮果中提取的粗糖富含果寡糖。根據國外的研究發現,雪蓮果的塊根中含有較多的水分,干物質主要為糖類可達到70%-80%,其中主要是果寡糖。根據實驗結果來看,果寡糖具有促進植物生長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同時還能提高水稻根的耐低溫能力。
上海奧浦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員周志貴
上海奧浦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員周志貴在《抗體藥物研發中的質量控制和深度表征研究》中闡明,體積變異體、電荷變異體、結構變異體和序列變異體都會造成抗體藥物產生復雜性。為了把控好抗體藥物的質量,在研發抗體藥物時一般要經歷藥物發現、細胞株構建、工藝開發、中試等階段。在報告的后,周志貴表示,非常感謝劉虎威教授和北京大學色譜組、陳偉、劉軍、奧浦邁團隊等人的協作。
杭州景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學術主管江雅
杭州景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學術主管江雅為大家做了題為《An Integrative Proteomic Strategy forNovel Biomarker Discovery of Body Fluids》的分享。江雅指出,檢測血夜標志物主要有三個階段:首先是篩選,找到差異蛋白將其作為潛在的生物標志物;其次是驗證,找出靶向蛋白,縮小范圍;后是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分子質譜平臺博士孫澤宇
孫澤宇博士目前主要從事生物質譜方法學研究,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及疾病標志物的開發等工作。在《蛋白質組學篩選肝損傷與肝衰竭標志物的相關研究》中,孫澤宇主要從肝衰竭診治的背景,急性肝衰竭(ALF)蛋白標志物開發及臨床轉化,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蛋白組研究及標志物開發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浙江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生物大分子研究室主任高其康
后一場報告是由來自浙江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生物大分子研究室主任——高其康帶來的《宏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方法和進展》。在報告中,高其康為首先為在場觀眾闡明了蛋白質組學的定義:蛋白質組學意指一種基因組所表達的全套蛋白質,即包括一種細胞乃至一種生物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此外,高其康主任還就蛋白質組研究的優勢、劣勢以及相關論文等做了更為詳細的介紹,內容豐富,非常具有實用價值。
至此,2018蛋白質組學創新與應用技術培訓會圓滿落下尾聲已經圓滿落下尾聲。在會議召開過程中,我們既感受到了來自青年工作者們對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熱情與信念,也體會到了浙江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管理辦公室、浙江省分析儀器協會在推動全省科技力量崛起上的決心和毅力。未來,大儀辦還將為諸位科技工作者們帶來更多精彩紛呈的學術活動,共同助力浙江省科學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