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
基于特異性抗體的沙門菌病免疫學檢測方法
隨著抗體制備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的出現,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制備出高品質的抗沙門菌菌體或鞭毛抗原的屬特異性抗體,用以建立一些快速的檢測方法。已建立的沙門菌免疫學檢測方法有許多種,大致可分為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免疫熒光試驗、放射【詳細】
閱讀:642 發布時間 -
金葡菌毒素相關基因
金葡菌的致病力強弱主要取決于三類毒力因子:產生的毒素、侵襲性酶和其他結構成分。a.毒素:腸毒素(staphyloccocclaenterotoxin,SE)、,毒性休克綜合征毒素-l(toxicshocksyndrometoxin1,tsst-1)、表皮剝落毒素(exfoliativetoxins,eta-b)、溶血毒素(【詳細】
閱讀:908 發布時間 -
副溶血性弧菌檢測的免疫學方法
免疫學方法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易于觀察、應用廣泛。血清學反應是zui基本的免疫學反應,主要用于細菌分型。目前,通過血清學反應,V.p可分為13種O血清型、71種K血清型。正確的分型為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用藥提供依據。但此反應只能大概區分不同地區和來源的【詳細】
閱讀:613 發布時間 -
肉毒梭菌分離培養方法
1,采樣及處理肉毒梭菌中毒診斷采樣,要采取病人或病畜的血清和糞便、可疑食物、飲料或飼料水以及土壤等;如為創傷感染,除可采取血清、糞便外,還可采取創傷局部的滲出液、切除組織等。能采得血清10ml以上;食品、飼料、糞樣、土壤等25~50g。固體檢樣取來后【詳細】
閱讀:2730 發布時間 -
肉毒梭菌中毒癥病原學與流行病學特征
肉毒梭菌中毒癥(botulism)是由肉毒毒素進入機體后引起人和多種動物的一種以運動神經麻痹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該病在*均有分布,動物的發病多數是由于食入含有毒素的高蛋白腐敗性飼料所致。肉毒梭菌(Ctostridiumbotulinum)是兩端鈍圓的大桿菌,革蘭染色陽【詳細】
閱讀:2432 發布時間 -
豬瘟病原學
豬瘟(hogcholera,HC)俗稱爛腸瘟,歐洲人稱為古典豬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豬瘟與非洲豬瘟具有相同的癥狀,但兩者的病原不同。該病是由豬瘟病毒(RNA病毒)引起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死性的傳染病。HCV感染在臨床上可表現為死亡率很高的急性型【詳細】
閱讀:1341 發布時間 -
豬瘟流行病學特征
豬是該病*的自然宿主,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的傳染源,易感豬與病豬的直接接觸是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感染豬在發病前即可從口、鼻及淚腺分泌物、尿和糞中排毒,并延續整個病程。康復豬在出現特異抗體后停止排毒。強毒株感染后10~20天內大量排出病毒,而低毒株【詳細】
閱讀:1319 發布時間 -
PCR和寡核苷酸芯片技術檢測致病性蠟樣芽孢桿菌
1.應用PCR技術檢測蠟樣芽孢桿菌王振國、劉金華等利用PCR技術檢測致病性蠟樣芽孢桿菌,對致病性蠟樣芽孢桿菌溶血素hblA基因序列進行分析,設計一對特異引物,通過優化PCR反應條件,來實現對致病蠟樣芽孢桿菌的快速檢測,結果是該方法具有較強的靈敏性及特異性【詳細】
閱讀:1149 發布時間 -
豬鏈球菌病臨床診斷檢疫要點
①各種年齡的豬都易感,但新生仔豬和哺乳仔豬的發病率、病死率zui高,其次是生長肥育豬,成年豬較少發病。急性敗血型鏈球菌病呈地方流行性,可于短期內波及同群,并引起急性死亡,四季均可發生,尤以5~11月發病較多。慢性型多呈散發。②少數豬呈zui急性型,【詳細】
閱讀:586 發布時間 -
豬瘟臨床病學特征
1.典型豬瘟典型豬瘟潛伏期為5~7天,以急性型和亞急性型較多。患豬體溫呈41℃以上高熱稽耳、腹下、四肢皮膚呈現紫色出血斑塊,眼常有膿性分泌物,減食乃至絕食.先便秘后腹瀉,有后肢麻痹、運動失調等神經癥狀。病程1~4周,病死率在70%以上,耐過豬多成為【詳細】
閱讀:878 發布時間 -
轉基因食品的生物檢測技術
目前實驗室研究的檢測技術可分為三大類:免疫學方法、核酸探針法和分子標記法,主要是檢測食品或原料中重組DNA或其表達產物如蛋白質等。蛋白檢測—ELISA分析法適用于無須加工的原料性食品,但對于加工品則有局限性,因為重組基因產物會因加工處理而失活、分解【詳細】
閱讀:523 發布時間 -
人類基因組研究--大片段外源DNA克隆體系
(1)酵母人工染色體克隆體系(YAC)這種克隆體系是20世紀8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并于1990年底漸趨完善的大片段外源DNA克隆體系。插入YAC載體的外源DNA片段可達200l000kb甚至更多,并能穩定復制。現在YAC已成為構建復雜基因組的有力手段。(2)黏粒克隆,n噬菌【詳細】
閱讀:811 發布時間 -
人類基因組及后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genomeproject,HGP)由美國提出并于1990年10月在美國正式啟動。計劃在15年時間,即到2005年,投入30億美元,完成人類全部24條染色體的30億個堿基序列測定(含X、Y染色體)。其核心內容是構建DNA序列圖,即分析人類基因組DNA分子的基本【詳細】
閱讀:721 發布時間 -
科普文章科學名詞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0
當人們真正進入到生命科學的范圍之后,他會發現,一切是那樣地令人激動和富有魅力,從而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著一步一步地去深入地探索生命的奧秘。對于生命的研究在改善人類的狀態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比如古詩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如今是“人生八十不稀奇”,【詳細】
閱讀:498 發布時間 -
美國科學家利用生物合成方法改造病毒用于殺菌
據新華社7月11日電美國科學家利用生物合成方法改造病毒,然后用改造后的病毒成功清除了含有有害細菌的生物薄膜。這一方法可望用于食品和醫療等行業的器械消毒。細菌生物薄膜是生長于生物表面的細菌群落,與人類許多疾病有關。食品加工設備或醫療器械內部的細【詳細】
閱讀:583 發布時間 -
中美生命科學領域發展存在的幾點差別和原因
不可否認,中國同美國之間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差異不僅存在于總的方,科研人員的人均科研水平的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的。但導致這種差別的原因是什么呢?1.是實驗經費方面的原因嗎?可以肯定的是,老美的總的經費可能是我們的100倍都不止。錢【詳細】
閱讀:1161 發布時間 -
中美生命科學教學研究方面的一些現象與比較 0
中國和美國,一個發展中大國,一個發達的大國,社會制度不同,人文觀念也不一樣,很多方面也許沒有可比性。在科研方面,中國與美國相比,科研實力還是差了很多。下面僅從個人的角度,比較一下中美在科研方面的一些不同。1.科研制度在美國實行的PI(Principle【詳細】
閱讀:506 發布時間 -
熒光顯微鏡的原理部件及激發方式
熒光顯微鏡與普通光學顯微鏡不同,它不是通過普通光源的照明觀察標本,而是利用一定波長的光(通常是紫外光、藍紫光)激發顯微鏡下標本內的熒光物質,使之發射熒光,所以,熒光顯微鏡的光源所起的作用不是直接照明,而是作為一種激發標本的內熒光物質的能源。【詳細】
閱讀:746 發布時間 -
熒光色素與可用于標記抗體的熒光素
能夠產生熒光并能作為染料的化合物稱為熒光色素,熒光色素必須具備吸收激發光的光能并發射熒光,具有吸收一定頻率光能的生色團和能產生一定光量子的熒光團。吸收的光能轉變為熒光的比例(%)稱為“熒光效率”。熒光效率與發射熒光量子的數值成正比。熒光強度【詳細】
閱讀:1480 發布時間 -
藻紅蛋白作為熒光標記物具有的優點
藻紅蛋白或稱藻膽蛋白是一種來源于藻青菌(Cyanobacteria)和真核菌類相當穩定的具有很強溶解性的熒光蛋白。這些蛋白質含有共價連接的四吡咯基團(tetrapyrolegroup),其生物學作用是聚集光,通過熒光共振能源傳遞轉化成一對特殊的葉綠素分子,定位在光合反【詳細】
閱讀:2911 發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