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柏欣儀器設備廠>>公司動態>>精細化工發展重心轉向中國
我國基礎化工產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較低,精細化工市場有17000家企業,可生產16大類兩萬種精細化學品
精細化工的發達地區近年來不斷進行產業轉移,目前精細化工的發展重心已經轉向我國和印度。我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精細化工生產規模的第三大國。
我國的精細化工生產規模在世界排名榜上不斷前移。目前,精細化工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是我國、日本、北美和西歐。我國2005年排名*四,2009年*三。精細化工產業重心轉移的趨勢愈發明顯。
近年來,從生產商的角度,為了降低研發與生產成本,減輕前端原料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加快新藥的研發與上市的進程,從而對產業鏈的前端原料生產進行轉移;從供應商的角度,由于產能過剩、過度競爭,對新機會、新市場產生了需求,憑借資源、人才、成本、環境容量大等優勢,承接了發達國家轉移過來的一些產業。
2007年醫藥研發和加工費用的外包比例為19%、440億美元,而2010年這一比例達到25%、85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14.1%。未來3~5年,將有30%~50%的研發和加工經費投入到服務外包領域,外包費用的年均增長率為18.1%~30.8%,而這些投入很大一部分會進入我國和印度。
國內精細化工產值年均增長超兩成
在國外精細化工中間體產業轉移的過程中,我國由于大宗化工原料資源豐富、中間體及原料藥的研發與生產有優勢、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基礎設施完備、氣候比較適宜等因素,因而逐步承接了醫藥和農藥中間體的產業轉移。
農藥、醫藥中間體行業的產生源于經濟化背景下的分工。由于農藥、醫藥產品生產技術復雜、工藝環節冗長、更新速度快,任何企業都無法在整個研發、生產和銷售環節均保持相對成本優勢。
因此,跨國公司充分利用資源,將主要精力放在研發和銷售上,而將產業鏈中的前端原料環節轉移到有相對成本優勢和技術基礎的國家(如我國、印度),隨之在這些國家產生了專注于中間體和原料藥的生產企業。而低成本優勢是我國企業承接產業轉移的有利基礎。
我國基礎化工產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較低,且精細化工市場極為分散,有17000家精細化工企業,可生產16大類兩萬種精細化學品,競爭也使得制造成本降低。同時,我國的研發人員和產業工人的薪資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加上我國的設備采購、安裝和建筑施工等投入的成本低,我國醫藥和農藥中間體的產值和出口高速增長。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